NCUE
x = independently organized TED event

This event occurred on
May 19, 2024
Changhua City, Changhua
Taiwan

In the spirit of ideas worth spreading, TEDx is a program of local, self-organized events that bring people together to share a TED-like experience. At a TEDx event, TEDTalks video and live speakers combine to spark deep discussion and connection in a small group. These local, self-organized events are branded TEDx, where x = independently organized TED event. The TED Conference provides general guidance for the TEDx program, but individual TEDx events are self-organized (subject to certain rules and regulations).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o. 1, Jinde Rd., Changhua City, Changhua County 500207 , Taiwan (R.O.C.)
Changhua City, Changhua, 500207
Taiwan
Event type:
University (What is this?)
See more ­T­E­Dx­N­C­U­E events

Speakers

Speakers may not be confirmed. Check event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CHONG-MING 崇銘 HONG 洪

Hydrophylla Drifting Studio Founder
當教育走進在地,洪醒夫三部曲計劃 洪崇銘——蔗青文化工作室創辦者,大學時期加入攝影社,空閒時期便會帶著相機回家鄉拍照,出身彰化的他,因為參與了賴和文教基金會的培訓,而開始思考可以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什麼。 2019年,適逢108課綱,洪崇銘發現學校與地方之間缺乏橋樑,決定從二林在地作家洪醒夫出發,拍攝洪醒夫文學三部曲,使其成為一種教學模式。 洪崇銘開始向民間、文化部募資拍攝短片,並展開校園巡演,讓彰化、台中的學子透過短片認識洪醒夫與二林,除此之外,他也長期關注教育現場與教育議題,並投身於此。

Eric Shin-Yuan 信淵 FANG 方

University Professor
【從偏鄉探索真正的社會責任】 實踐大學的方信淵副教授以非典型教學方式打破傳統,強調親身體驗與深度反思。面對學生對公益的「上對下」觀念,他不止於言語指正,而是推行「公路上的公民課」。此課程帶學生走進偏鄉、原鄉,親身感受真實的助人過程,並從中學習社會責任。 方教授將學習視為一場「社會公民進化旅程」,期望透過真實接觸與體驗,培育學生真正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 【走入真實的公民教育:「公路上的公民課」】 「幫助」於當代時常被簡化為物質捐獻。然而,實踐大學的方信淵副教授認為,真正的助⼈不僅是物質給予,更需深入了解受助者的真實需求,並建立心靈層面的連結。基於此信念,他創設了「公路上的公民課」,鼓勵學生親自走入偏鄉和原鄉,真正與受助者交流,建立深厚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這課程超越了傳統公民教育的界限,不只傳授知識,更是⼀次心靈啟蒙。它提醒學生,每人都有參與社會的責任。透過此課程,學生能真實體會「社會公民」的深層意義,並學會將之付諸於行動,這正是方教授希望傳遞給下一代的重要教育理念。

HONG JAY 鋐傑 LIANG 梁

Cultural Preservation Worker
【「憨子弟」精神】 因為時代的變遷、現代人娛樂形式的演進,北管文化式微,正面臨重大斷層。在頭城,已看不到真正傳統編制的北管,各軒社更要互相調人力,才能湊齊一團。十六歲的梁鈜傑,不忍心看家鄉的北管文化就此沒落,號召大家,重振在頭城超過五十年歷史的頂埔集蘭社,傳承北管「憨子弟」的精神。 【只要有夢就放手去做,只要不學壞!】 理想與現實總有落差,梁鈜傑有心傳承北管是好事,不過他年紀太輕、社會歷練不夠,許多事情看得不夠全面,也會導致他惹得一身腥。梁鈜傑母親則認為「小孩子只要有夢就放手去做,只要不學壞!」即使梁鈜傑不被所有人看好,他依舊靠著自己的拼勁,為頭城的北管盡一份心力。而梁鈜傑也在大三的暑假,號召上百人一起參加遶境,舉辦專屬他的「畢業典禮」。讓我們了解到,不論年紀或是能力,做任何事情都得要有恆心,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

PO-YI LIU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
「『幫忙』其實是一種雙向的互惠。」 劉柏儀——特殊教育學系學生,從高中起參與多項特教服務。從小在班上擔任各種「助人者」的他,大學進入讀特殊教育學系就讀,談到「幫助」一詞,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強調融合教育的核心概念是互惠與通用,並分享融合教育對特殊生和普通生的重要性,以及在班級人際關係中的經驗、他認為融合教育中的幫助不應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互惠。 融合教育的議題雖然在社會上備受關注,但仍然存在許多挑戰和誤解。她相信,特殊教育不僅是一種服務,是對社會多元性的肯定,也是共融社會的重要一環。融合教育不僅是為了提高教育的品質,更希望能夠引起社會對特殊教育的重視和關注,讓每個孩子都能夠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找到做自己想做的事。

Shang Chieh 尚傑 Yu 游

Podcast Host
當你聆聽《解鎖地球》,就彷彿步入了一場奇幻而充滿冒險精神的旅程,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被帶領著,走進游尚傑老師的故事,一起尋找更遼闊的天際。 游尚傑老師會讓你深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是合情合理的」;身為「旅行的信徒」以及《解鎖地球》的主持人,在自媒體崛起之前,他以文字記錄的方式,將自己旅行的足跡、歷史的留存,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全都存放進的他的部落格。「我從2019年開始經營Podcast,其實一開始大眾對這個平台是陌生的,我很慶幸成為先行者,在市場上多了一些優勢。」,游尚傑老師知道自媒體的世界有兩種常見的方式,一是跟隨市場需求,一是追隨內心的熱情。而他選擇後者,因為他深愛旅行、歷史、文化,這些都是他製作Podcast的靈感源泉。 他明白,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才能激發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對於《解鎖地球》而言,旅行的方式、地點可以無限變化,這使他不必擔心素材的匱乏;而邀請來賓到節目中進行訪談,則能夠與聽眾分享更多不同的故事,這也是旅行節目的魅力之一。然而,Podcast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擴展受眾,游尚傑老師嘗試過許多種方法,努力突破視覺社交美體主導的社交環境,他的解決之道是邀請其他自媒體創作者參與節目,藉由互相導流為彼此帶來聽眾的增長。 《解鎖地球》目前已經超過一百集,也很快就會邁入兩百大關,這個節目不僅讓游尚傑老師遇見了志同道合的夥伴,也豐富了他的生活;而Podcast的內容,就如同一則抒情的旅行散文,引領著我們穿越時光,發現世界的奧妙,並告訴我們:「只要堅持追隨內心的聲音,就能找到那片更加美好的天地。」

WEI HISN 勛 LI 李

Financial YouTuber
【愛錢,卻又想自由的賺錢】 李勛,也可以叫他Shin Li,從小就對賺錢很有興趣,25歲就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嚮往「有選擇」的生活,而非「被選擇」的生存,在大學的時候意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認為理財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必須要開始了才可以很厲害。 【發光發熱,你有自己的時區】 為了自由的賺錢,李勛自己也嘗試了很多工作,追尋自己理想的路上也摔了不少次跤,後來給自己一次機會嘗試,開始當起了理財YouTuber,一邊拍片一邊分享自己的理財技巧,把自己的興趣與工作結合,認為不用羨慕別人在幾歲達到什麼目標,只要把手上的事情做到最好,機會自然而然就會靠近。

YI-HSUAN 益瑄 CHENG 鄭

Student Movement Organizer
【從自身權利出發看見社會參與的重要性】 來自輔導諮商系的益瑄,高中時期發現自己的權利因為社會的價值觀而有所壓抑,幸運的是高中社會科老師帶領著同學們,走進社會向世界發聲,將被壓抑許久的想法訴諸於社會。這是走上社會運動的起點⋯⋯ 【溫柔的發聲】 社會運動總是帶給人們一種製造對立的氛圍,益瑄從大一開始相約身邊的同學加入她的行列,香港反送中運動是她第一次在校園中的倡議支持活動,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她總是用堅定的眼神與溫柔的語氣分享自己的想法,她帶給人們的感受是溫柔的力量。2023年,全台籠罩在Me too 的低氣壓中,益瑄號召身邊的同學組織台灣ME TOO遊行,邀請長期關注性平的官員和非營利組織於遊行中宣講,更受到BBC 的關注,她想藉由遊行讓更多人重視性平以及撫平曾經受到傷害的人們。

YI-SYUAN 奕萱 WU 吳

Artist
【不只要讓台灣看見中國結的美,更要展示於世界的舞台】 她是吳奕萱,也是「水源路希子」,在2019年被網路節目採訪後以其獨特的中國結創作及代表幸運的品牌名稱開始被大家認識。隔年為了讓更多人看見中國結的美以及開拓品牌市場,帶著人台及馬甲坐上飛機,遠赴法國舉辦展覽,希望以工藝技術為底蘊讓世界欣賞這份文化之美。 【我們在台灣生活、建立血脈,我們是台灣人】 品牌以中國結為主要創作元素,繩結的技術雖於現代沒落,卻曾在70年代的台灣以各種型態承襲下來,而中國結在奕萱眼裡存在著團結的信念,台灣這塊土地上所生活的居民大多來自中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使我們成為了更多元的民族融合體。創作中國結飾品除了是奕萱獨特的文化傳承方式,也希望給予台灣人一個更明確的文化認同,蘊含了期望台灣人能更團結自信的美意。

Organizing team

Hsin
Chen

Organizer
  • ruyun
    Post production
  • Tzu Jung Huang
    Post production
  • 凱茵 楊
    Post production